《走进山楂树之恋》专题视频(重阳提供)
RE:《走进山楂树之恋》专题视频(重阳提供)
《山楂树之恋》是以本书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br> 1977年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静秋那时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她也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br> 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能报名参加高考,这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br> 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br> 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三万字左右的小说,寄给了《L省文艺》。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br> 那篇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按编辑的意见改写后再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了,即便发表了,也没有意义了。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艾米的父亲开玩笑说,可惜《L省文艺》的编辑胆子太小,不然静秋的那篇小说可以代替《伤痕》,被写进中国文学史了。<br> 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也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br> 艾米在参与写完《致命的温柔》后,就经常收到网友的悄悄话或跟贴,建议写写静秋的故事。那时艾米还不知道静秋的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几段,于是经常“威胁”静秋,说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她都没有同意。 <br> 今年春节时,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br> 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RE:《走进山楂树之恋》专题视频(重阳提供)
《山楂树之恋》先是发表在海外华人圈最热的文学网站“文学城”,引起强烈反响,并形成了围绕书中女主角静秋的数量庞大的静秋粉丝群。在海外火过之后,国内一些论坛也开始转载该小说,一些读者还在网上建立了专题讨论区交流意见。<br> 以拍电视剧闻名的著名导演张纪中先生及其夫人曾约见《山楂树之恋》的版权代理人张小波,商讨该小说的电影改编事宜。因为他非常喜爱这部完全具备中国特征的爱情故事,他曾说:“我很少看到这样的令人感动的作品。整个爱情故事的情节来源于生活,释放于生活。质朴而唯美。”虽然张小波先生代表本书的作者艾米报出该作品电影改编权转让费10万美金,与张纪中先生的报价差距甚大,但张纪中先生声称并未放弃。<br>
RE:《走进山楂树之恋》专题视频(重阳提供)
那时候的爱情真的有一股淳朴味道,欣赏了一番,很是感人的!欣赏!
《走进山楂树之恋》专题视频(重阳提供)
世界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七十年代下乡知青老三与静秋之间纯洁、真挚、凄美而惨烈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