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点旁那条小河 文 / 曲乐
??静夜里,我常常想起上山下乡时的知青生活。虽说当时农村非常的贫穷艰苦,可现在对这贫困的概念只是一闪而过,我却常常想起那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和稻田,那无边无际的碧绿,静静地铺展在大地上,茁壮生长的情形。如今,我闭上眼,都能感觉到那种绿,青翠欲滴。常想起那乡村袅袅腾腾的炊烟,想起那宁静村落的鸡鸣和狗吠。??当然,在乡村的的景物中,最让我眷恋和思念的,莫过于青年点东边的那条清澈的小河。??小河两边充满绿色,河堤上树木密集,绿叶茂盛,如一把把遮阳的大伞聚在了一起,形成一道长长的绿色屏障。屏障的坡处长满了嫩绿的草,犹如现代城市里公园里的草坪,却比那草坪柔美洁净,质朴自然。这里没有嚣声,静幽幽的,偶有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响,像是从河面上随风飘来的琴声,还伴着庄稼成熟的甜香味和野花四溢的芳香。??那时我月月去公社拉供应我们40多位知青的口粮。去拉粮的时候是空车,就顺着小河拉着车淌着水走,小河的水勉强地漫过我的脚踝。因为去公社马路绕远,走小河要近许多路程,又是空车,拉着并不费力。水少的时候,赤脚踏草滩,犹如走在地毯上,松松的、软软的、凉凉的冰爽,从脚底润到周身,有说不出的舒坦,如此情景自该是我去的途中难得的享受了。有如此佳境,心情也变得爽朗起来,步履自是悠闲了许多。现在想来,自己的身边何尝不是驻留了许多风景,却也被自己不经意地忽略了……这小河的宁静,与现在的急躁嘈杂的当今,确然是两个世界。??小河让我眷恋和思念的另一个原因,是小河通往第六生产小队的小道——我现在的妻子,当时的女知青在那里插队。青年点旁那条小河,河水就这样舒缓地流着,爱情与那条河串连在一起,并且永远在心中流淌珍藏。??顺着小河,我常去六队,一是去那里加工粮食,二也是顺便去看她。在我的记忆里,妻子当时是圆圆的脸蛋,粉色的双颊,镶嵌着一对浅浅的笑靥;长长的睫毛下,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走路的动作非常好看,一条乌黑油亮的长辫很有节奏地左右摆动。我甚至还能记起她走动时背在身后的那个摇摆的黄色大草帽。??缘分确实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在我对一切还有些懵懂无知的时候,爱已悄然而至。我时常加工完粮食,就等她收工回来,一同回青年点,我在前面拉车,她在后面跟着。??其实在每个知青在上山下乡历程中都会有几节精彩的插曲,或是温馨,或是伤痛,亦或是无奈。现在想起,偶尔在不经意时会从记忆的某个角落悄悄涌起,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小河常常是我一人独处的地方,也是迎她收工回来的必经之路,在日落西山,或者将落未落彩霞满天之际,牛羊回圈,倦鸟归林,一切喧嚣慢慢沉寂下来。此时听取春天的蛙声和秋天的蝉鸣,有时只需默默地念出夕阳、落霞、倦鸟、游子……这类的词,便会不由地涌出一点点的伤感来。于是坐在河提,在幽幽碧绿的水草前,掏出口琴,吹起了心底的思弦。吹的琴声好像有一些忧伤;好象有一点感慨,知青生活中的烦恼、劳累甚至忧郁也随着源源不断的小河水流走了。??琴声渐渐飘去,随了小河流水,随了那旷野的风。琴声迎接恋人那轻微细碎的脚步,琴声是迎接她匆匆回归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