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自传体小说-椰子)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椰子
帖子: 24
注册时间: 周五 9月 04, 2009 8:06 am

我的前半生(自传体小说-椰子)

帖子 椰子 »

第六章 初露诗才 在学诗的道路上,我曾走过一段不算很短的路。事实上,我确实也写出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可以说,写诗的经历,是我爱好和从事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也是比较重要的辉煌阶段。 前一章,我讲过,我诗歌创作的灵感是我接触亚杰以后才有的。这话未免有些夸大其辞。但亚杰走进我的生活后,我的确有了创作的冲动。《赠予》就是在亚杰往我胸前别笔的一刹那涌起的诗情,《蜜月》是我婚后不久“漫步小径”留下的诗行...... 婚前婚后,我写了大量的爱情诗,这些诗,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我的感情生活。 当然,在那些柔情似水的日子里,我有幸结识了许多诗歌爱好者,没有与他们频繁地接触,单凭亚杰给我带来的那一点点“冲动”,我是绝对写不出真正的诗,我也绝对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为他们中诗歌创作的佼佼者。 在文化乡,一提“包黑子”,几乎无人不知。教育口的人都说他“脑子带轴承”,那意思说他奸猾又聪慧。 老包能说能写,谁都知道。在任永利小学校长期间,作为下属的我,在教完《老牛》一文曾一时兴发,写了一首长诗《我是一头牛》。他笑了,称赞这首诗写得不错,并提笔热情地斧正。他如此注意我,我对他顿生好感。此后,我与包校长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多。包校长很健谈,也很有见解,与他交谈,我感到自己很渺小,我从心底敬佩他。 假日里,我常带着厚厚的诗稿去他家,每次去,无论他多忙,都会把家里的事推给他能干的老婆去做,而一心陪我天南海北。我带去的诗稿,他都会提笔写下意见。最让我佩服他的是:我苦思多日找不到恰当的韵脚,他会沉思片刻脱口说出,有时甚至一口气把整首诗的韵脚理顺。我很崇拜他。 后来,有些老师说,我的字像老包,这一点不奇怪,我们经常泡在一起,包老师的字根本用不着我刻意去模仿,那是耳濡目染的结果。可惜,87年调到中学后,因为忙于工作,与他接触少了。再后来,包校长因工作上的事,跟中心校领导整得挺僵,他四下叫屈,开罪了当时的乡书记,以致落得个停薪留职的下场。 90年调到老虎岗中学后,再没见到他,只听说有段时间他走村串户给人算卦了,几年后又听说他疯疯癫癫了,都是听说,我没有亲见。想到他,我总会把他和贾平凹《废都》中的“上访痞子”后来每日早晚在街巷喊“承包破烂”的老头相比较。包老师的顺口溜张口就来,一套一套的,也相当深刻。 唉!尊敬的包老师,你现在好吗? 在我学诗的起步阶段,我与苏学艺老师有过较多的接触,在诗歌创作上,我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 在读初中时,苏老师曾教过我几天语文。许多年前,他也曾写过一些新闻,他家珍藏了许多书。每次去他家,我都会借回一些书。他也十分热情地向我推荐一些好书。记得,他向我推荐的第一本书是《牛虻》,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我仔细读了好几遍,那语言掷地有声。 上苏老师家,有时我也会拿去一些诗稿请他给改改,他一般只在字词上稍加动动,很少像包老师那样大删大砍。他对我的诗稿,溢美之词颇多,他常常建议我往出寄。 以前,我只是写,从未有发表的欲望,在苏老师的鼓励下,我活心了。我把长诗《雪的遐想》寄给了市群艺馆,不久,我收到了馆长邱兰玉老师的来信,信中盛赞道:“张林同志,你的诗已进入了比较含蓄和语言形象地步,很有发展。如《雪的遐想》里,像无数的银蝶/寻觅春天的踪迹/追逐着久别的情侣......不乏类似佳句。”在信的末尾还热情地向我约稿:“八六第一期稿件均为《万宝山》专号,第二期上准备给你发点稿子,能不能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着手从植树节这个角度写点稿子,从一个侧面去写。”当时,我激动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此后,在市《文化生活》上,陆续发了我十多首诗歌。当初,如果不是苏老师一再催我把诗稿寄给群艺馆的邱老师,我不会在学诗不久就产生强烈的发表欲,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诗稿见诸报端,更不会引起身边的许多人对我刮目相看。 如果说包老师使我养成了“反复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那么苏老师便给了我证明自己给别人看的勇气。 但凡诗作发表,我都能想象出苏老师那欣慰的笑容,我也都能感受到他目光中那充满热切的鼓励和浓浓的期待...... 在文化乡的写作圈子中,张长弓算得上是最有成绩的一位了。他虽只四年文化,但他几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痴心不改。 他的起步比较早,文革期间,他就小有名气。他曾写过《中山狼传》影射邓小平,也因此差点没把他抓起来。他的笔杆子挺硬,成文也挺快。据乡上的一些人讲,他给领导写报告,领导在会场讲,他在办公室写,都能供上领导发言用的。当时,张长弓是乡文化站站长,又是党委秘书,不同于一般人,我虽知道他挺能写,但很少主动接近他。 直到1988年春节期间,市文化馆要举办“诗歌演唱会”,邱老师给张长弓打来电话,让他转告我在演唱会上朗诵我的长诗《我是一头牛》,张长弓这才叫他在初中一年级读书的闺女捎话,让我到他家去一趟儿。我们见了面。他除了告诉我第二天一早上安达参加演唱会外,还询问我坚不坚持写日记,我如实相告:一直坚持写。他听了很高兴,让我不要间断。这是我们第一次彼此认识。 此后,一个礼拜天,我带着一叠诗稿,去了张长弓(老师)家。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给我改了几首诗。我认为改的很是地方。对他,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以后,我倒也主动地找过他几次,但每次,我都没有同他平等交流的感觉,与他在一起,我很少能插上什么话,我只有恭而敬之地听的份儿。 有一回,我帮张长弓到乡上出“黑板报”,在抄写他的一首诗时,我一边抄一边对诗句“评头品足”。他很不是心思,他涨红着脸,说我不懂,那是诗的语言云云。唉,都怪自己不知天高地厚,自讨没趣。 许多天后,我拿了一些诗稿再次去他家,他的家人说他铲地去了,我求教心切,亲自上地见他。他不如以前热情了,很勉强地放下锄头,翻了翻诗稿,只淡淡地说了说,没动笔改,我非常非常地失望。这以后,我好长时间没再去找他。直到有一首经过他改的诗《播春》发表在《文化生活》上,他看到后,见到我,劈头问:“屋檐上小诗滴滴/把火爆的鞭樱染红。两句怎么成了:出村的车队/鞭挽长虹。?”我说在寄出时我改的,他顿时面沉似水,什么也没说。我约略感到我们之间也许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那些天,我很矛盾,我不是不尊重他的意见,我只不过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我说不上这有什么错。 思来想去,我不准备再去找他了,更不准备再拿诗稿去请教于他,我决心要独立写诗,我要真真正正地写出自己的声音。 我与张长弓之间中断交流,是在一次乡里举办“十一”文艺汇演之前。乡上要求每个单位出几个节目。在汇演前,张长弓亲自到各单位审节目。中学给我报了个诗朗诵,我赶写了一首长诗。我记得很清楚,那天王宝祥校长把我叫到校长室,说张长弓要看看我的诗朗诵准备怎么样了。我拿着诗稿,怯怯地走进了校长室,我跟张不很自然地打了一声招呼,我把诗稿递了过去,张长弓把手一摆:“你写的呀?不用看了。”那口气,听来刺耳,我猜不出张长弓咋个心思。当时我认为他瞧不起我(或许也有对我放心的意思),反正从校长室出来,我十分气闷,也就从这以后,我没再找过他,再也没拿诗稿求教于他,我的诗歌创作也一度陷入苦闷期。 提到与张长弓之间的一些“节目”,我不是借张之名来抬高自己,更不是伤害张。事实上,张长弓的写作功底深厚,也相当有成绩。为此,他从乡里调到市宣传部当副部长,后来又调到文化局当副局长。在文化乡,他带出一大批“徒子徒孙”,“树倒猢狲散”,张调出文化乡,文化乡的许多文学爱好者,也曾多年“门前冷落鞍马稀”,以致“青黄不接”。张长弓的能力,不可低估。 刘琦(化名)是我初中同学,在小学教学时,我们教同一年片,他比我参加工作早大约一年。他的数学课,中心校抓业务的领导比较看重,小学那头搞课,他出数学,我出语文。因而,我们经常一块上市里听课,回来再出一节课,传达教研会会议精神。 有一次,上安达听课,我们住在原来的“东方旅社”。一早起来,推门进屋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往我的床头一坐,掏出扑克耍开“三张”。刘琦挺好信,凑上前,掏出钱,一会儿压黑一会儿压红,不大一会儿就输了好几十。这阵势以前从来没见过,我在一旁看不过,说道:“你该压红不该压黑!”那个耍“三张”的家伙见我干说不参与,便冲我将起军来,东北人就怕将,我说:“我压咋的!”刘琦也在一旁怂恿我“压一把”,并从兜里掏出五元钱给我,啥人都怕三撺掇,而刘的“义举”也使我深受鼓舞,我接过钱,“压!”第一把输,第二把也输,第三把还是输,就这样,我也跟进二三十元。当满脸横肉的家伙得意地走出屋,我猛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可是一切都晚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上当,许多年来,我一直把此事埋藏在心底,默默地承受着良心的谴责。事后,刘琦说我不该上这个当,这个犊子,当时你还那么撺掇我干啥?你上当,还拉着我也上当。这里,我不是责怪刘,把这件事写出来,也不是把责任推给他,我只是想说,自己太过单纯,太感情用事了。 我真正地了解刘琦的为人,那是我调到中学以后的事。那时,刘琦和张长弓相交甚密,他的诗稿大都经张长弓改后,再由张长弓往上推荐,我很羡慕他和张长弓的关系。 后来,我注意到:刘琦所发表的诗稿,经常署上张长弓的名字。我问刘,他说张长弓的名气大,署他的名寄出去容易发。我感到很悲哀,为刘琦,也为张长弓。这算咋回事,是谁写的就是谁写的,能不能发表是另一码事。我痛苦地想:我与张长弓之间的不和谐,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因素?这个问题绝对残酷,我真的不能回答自己。我深知:任何不负责任的猜度都是对自己的亵渎。 当时,文化乡好写的几个都参加了省文学院函授,唯我是个例外,那得花钱呀!在跟刘琦谈及改稿无门的苦楚时,他说:“把你的诗抄下十首,我求我们函授指导的老师给改改。”我满心欢喜,抄了十首诗给了他。几天后,小学教师集中上来开会,刘见到我,没等我问,便乐呵呵地对我说:“你的诗稿,我们的指导老师很满意,给你发了几首,样刊都寄来了。等哪天我给你拿来。”我自然很高兴。几天后,再次见到刘,他却苦着脸对我说:“指导老师来信把样刊追了回去。说你不是学员不给发。”我猜不出刘琦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凭我的直觉,这里面一定有鬼。(见到样刊,一定是发了,说把样刊追回没道理,或许发表是以刘琦的名发的,我见到使他尴尬,他才干脆如是说。) 打这以后,我再没有把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诗稿转给任何人,我的诗稿不一定有多大份量,但我不能容忍那些“假文人”拿我的作品招摇过市。 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就是时候没到。头些年,刘因和小学校长一同到“水勺沟”屯嫖娼,被开除教师队伍,回家种地去了。自从调到老虎岗工作,我再没见到他,我也不想见到他。一想到自己的那十首诗,我就有气,他太不对劲了,他是十足的“文痞”。 马家军(化名)与我也有过一面之交。他当时是中心校的语文辅导员,乡上的马家礼是他的哥哥,他同我的年龄差不多。起初,我以为我们之间会相处得很好。 记得有一次,他到永利村小学听我的课,我知道他有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底,讲完课,学生做练习时,我拿出一叠诗稿,求他抽空给看看。他倒满口答应,把诗稿收下了。听完课,没和我交换意见,他就回了中心校。没想到,他跟主抓业务的杨某说我上课不认真讲给他看诗稿。我猜不出马家军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意也好无意也罢,都不对劲。杨某随后到永利小学听我的课,那意思是想压压我。在交换课时,我和杨吵吵起来了,这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过赘述。 说心里话,我不是拿诗稿有意在马家军面前显示自己,我只是出于对马家军的实实在在地认可,我很想同他在诗歌创作上切磋切磋,以便从他身上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最终事与愿违,我始料未及。 邱兰玉是市艺术馆馆长,前面我已经提过,他是我接触文学圈子里人当中最为热心的一位。我们没见过几次面,他给我写过许多信,每每读他写给我的信,我都会感到有一股暖流流进心田。 他主编的《文化生活》,没少发我的诗歌稿件。我们之间不掺杂任何庸俗的东西,我始终把他当作我诗歌创作的一位良师。1995年,我给他写过一封信,也是唯一的一封信。但信的字里行间浸润着我对邱老师的全部真情。特把这封信附在这里,以飨读者。邱老师: 您好! 好些年没联系了,不是自命清高,更不是不珍惜昔日的友情。相反,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对您的美好印象愈加地清晰起来。 在学诗的道路上,您曾给了我热情的鼓励和莫大的帮助,每每想起,我的心底就涌起无限感激的浪花。但是,由于愚笨而又缺乏悟性,我始终没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说来惭愧。 调到老虎岗中学以后,工作闲暇,倒也写了点,寄出一些,但发表的却是寥寥。经过的时日一多,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写诗,也便成了一种心理负担。后来,我干脆不寄,也很少写。 然而,写日记的习惯,却像洗脸、刷牙一样,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十多年来,我写了五十多本日记。翻阅一本本饱含真情的日记,我感到格外充实。 考上内招,在与建臣的接触中,了解到近些年,现实,没能改变您扶植“安达文学新生力量”的初衷。出于对《安达文艺》(像个刊名)的钟爱和支持,大约在一个多月以前,曾托建臣给您捎去三首诗。不知收到否? 从绥化教育学院回来,我又誊抄几首诗,寄去。算是我对贵报奉献出的一份爱心吧!当然,能用则用,不能用,绝不要勉强。 很想再捧读您的来信,得到您的指教。我期待着...... 谨颂编安! 张林 1995年6月4日 我之所以原原本本把这封信附于此,意在表明我对邱老师深深的歉疚,在我痴迷诗歌创作的那些年,他一直对我关爱有加,我的内心充满着对他无限的感激和由衷的敬意! 以上,我简略回忆了自己沉迷于诗歌创作的几年中,与我有过较多交往的写家子,我真实地写出一些细节,无意于伤害他们中的任何一位,更无意于借他们各自的身份来表明自己的不凡。对他们的点滴评价,我也仅是从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出发。我不能也不敢拿审视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派头来给他们盖棺定论。我是个普通人,我从没一刻忘记自身的渺小。褒也好贬也好,都不是我的本意。 我始终认为:能与上面几位有过较多的交往,这都是生来的缘分。不管咋说,从感情上,我是能够接受他们中的任何一位的,再者说,许多不愉快于我也有责任。事实上,我回忆这段经历,追忆这些人和与这些人的交往,这也是一种怀旧,而谁又能说这经历的本身不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呢?!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我的前半生(自传体小说-椰子)

帖子 云想衣裳 »

谢谢燕子的无私奉献!!不知这些是否可以移到QQ空间?
月下燕子
帖子: 676
注册时间: 周日 3月 22, 2009 5:06 pm

RE:我的前半生(自传体小说-椰子)

帖子 月下燕子 »

云想衣裳,这些东西可以移到QQ空间,而且,还可以作出各种表情放在自己的空间里,有疑难问题,留言给我,互相学习,再会!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我的前半生(自传体小说-椰子)

帖子 云想衣裳 »

谢谢,我正在摸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