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潜伏》--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比烟花寂寞)
RE:评《潜伏》--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比烟花寂寞)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看了结局心里还真的很难过了一阵子,不想有这样的结局……
RE:评《潜伏》--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比烟花寂寞)
<br>啊,潜伏我也看了.挺好.跟目前的许多电视剧比.结尾余不能和翠萍再保留关系,我理解那是基于翠萍已经暴露了其共党身份,而余需要继续以中统情报人员的面目潜伏.-----
RE:评《潜伏》--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比烟花寂寞)
欢迎你提出新的看法。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br>我仍认为:翠屏身份暴露,假离婚中断关系,就可以掩护余则成了,没有必要一定要求余则成夫妇永远不能在一起。<br>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曾说,必要时党要考虑的党员的个人利益,甚至其维护其个人利益。<br>党只有在不得已或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要求党员牺牲个人家庭、乃至宝贵的生命。<br>党对有杰出贡献的生死与共的地下夫妻的最终结局,不能不有所关怀。<br>编剧出于悲剧效果的需要,制造这样的结局。不符合当年党的政策,不符合历史的真实。<br>让人看着假!<br>也许,编剧思想里还有些门第观念。总觉得知识分子只能与知识分子结合,而不能与工人、农民结合。这也不符合当年知识青年的思想,当年很多知识青年与工农家庭的子女结合。<br>我就是其中之一。<br>
RE:评《潜伏》--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比烟花寂寞)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导演只是在主观的追求缺陷美而已。现在的大陆港台导演的历史知识水平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姑父应该写信给北影中戏等处名导演的大学建议他们加强历史知识教育。
RE:评《潜伏》--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比烟花寂寞)
本人才开始通过碟片看《潜伏》。对《潜伏》的评论暂还没有发言权。但对本篇《评<潜伏>—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一文的观点却是是赞同的。<br> 年轻时,曾十分有幸地有过陪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一同观看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在中国青艺剧场演出曹禺名著《北京人》的机会。因为那时,我作为该剧场记,每场演出都会坐在观众席里记录舞台上的演出状况和观众的反应。对演出中途悄然进场来观看的“贵宾”,因请不到任何有关领导同志措手不及,我便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接待者的角色。在陪同观看的一个多小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就是:当剧中女主角愫芳向将要离家出走的亲人瑞贞倾诉自己心声时说到“在外面还是尽量地帮助人吧。把好的送给别人,把坏的留给自己。”之时,周总理似带疑惑地立即向坐在他身边的的我悄声道:“愫芳这句话,不是你们现加上的吧?”由于我参加了整个排练过程对剧本台词熟悉得几乎全部能背下来,因此立马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不是,是原作上的。”未等我把话说完,周总理接着道“可不能用我们现在人的话硬加在当时人的身上啊。”因为那时(上世纪50年代)强调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十分流行的一句口号式的语言就是“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因此我一下就明白了总理的心意,连忙道:“总理您放心,愫芳的话,确实是曹禺先生剧本上的原话。”周总理听后笑着点点头,松了口气说“那就好,那就好。”说罢,他即扭头对一侧坐着的邓大姐道:“现在有些创作存在拔高古人认识现象,这是不应该的”.......(待续)<br>
RE:评《潜伏》--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比烟花寂寞)
(接上)这件事虽然很小,但体现了周总理对文艺创作要尊重历史的主张。我以为,时至今日,它对指导文艺创作仍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它对我们认识《潜伏》的结局处理妥否有帮助,而且对我们扭转近些年来写历史剧过分戏说(在大的历史事实上有违真实)的风气更是有价值的。周总理强调的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创作的观点,这永远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应当牢记的一个基本原则啊!<br><br>
评《潜伏》--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比烟花寂寞)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评《潜伏》
--回到当年历史写结局
潜伏》是成功的,向主创人员祝贺!
不过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结尾,地下党领导指示余则成不能与翠屏相聚,而要求他与晚秋真结婚,从而造成余则城夫妇的家庭悲剧。这一悲剧效果自然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一种撕心裂肺的印象。
但是,它是不真实的。
所以决定他夫妻不能相聚,是基于台湾不能解放。虽然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台湾几十年没有解放,现在争取和平统一,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可是,1949年,当时举国上下决心“一定要解放台湾。”对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怎么能决定为革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地下工作者余则成夫妇永远分离呢?既不合理,也不真实----不论是历史真实,还是艺术真实。
编剧、导演一定要回到历史当年的情况下,去编导。决不能以今天的现实去写历史。
当否,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