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话集成(建国60周年征文)
黑牛哥
感知历史沧桑的地方
小集成垸原名集成乡,地处长江中下游荆江段,1968年荆江裁弯截直后变为“孤岛”。1998年7月2日凌晨,小集成垸在滔天洪水中溃没,这一天成为了集成 人刻骨的痛。1998年8月,华容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实行平垸行洪,集成 人不得不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举乡迁徙。此后集成乡便更名为小集成洪泛区。
史料记载,1775年原集成乡修建“合成垸”,集成 人与长江争地之始,距今已200余年。在勤劳的集成 人的围垦下,一个个以姓氏命名小垸子挤在了长江的河床上。谁破坏大自然,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小集成垸诞生的第一天起,这块土地注定会饱受水患。道光十一年,溃白沙洲、韩家和吴家大围;光绪三十四年,溃刘家垸;1948年,溃谢家码头;1949年,溃邬家祠堂……民 国时,诸小垸时废时兴,及至1935年,并蔡家、杨家、合成、团洲等13小垸,并首次定名集成,此后不断“兼并壮大”。
《华容县志·堤垸》篇中,就曾对这种状况表示忧虑:“邑民贪近利而忘远图,稍阜则堤之,几无出水之路,有隙则垦之,不留樵牧之所。”1954年的长江大洪水,曾给小集成垸留下过惨痛的记忆,当年7月6日凌晨2时,长江水漫垸堤,多处破口,整个小集成垸一片汪洋。从那之后,就开始每年修堤。至今还有人一度认为,如果不是1998年那场洪水,小集成垸人几十年间加高到37.3米的防洪大堤是足以保护他们的神圣家园的。 1998年8月20晚上,华容县委常委会议室灯火通明,常委会议上决定对集成乡实行整体移民。其实当时很多村民也是希望移民的,当时调查走访的结果80%村民同意移民。但随着9月份洪水渐退,情况也在发生微妙变化,负责包村救灾的机关干部纷纷反映,绝大部分房子没有倒塌的灾民都不愿移民了。 曾经调查过参加移民的工作人员说:1998年9月30日凌晨,500多名灾民用小机帆船渡过长江。然后步行前往120里外的岳阳市上访。现任岳阳市文联担任党组副书 记的刘子华在《叩别长江》一书中也写到:“这支灾民队伍中绝大部分人没有吃早饭,县委、县政府紧急调运面包、饼干挨个发放,有的人鞋子走丢了,光着脚板在砂石路上奔走,路上留下斑斑点点的血迹。”此后,华容县抽调158名干部组成县委工作队,进行移民动员工作。移民搬迁从1998年9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6月,3143户,11411人依依不舍告别故土。历史记下了这难忘的一页,这是我国1998年平垸行洪中,最大的一项成建制整体移民。 平垸行洪,是还祖祖辈辈欠下的债!时至今日,人们还会想起拥挤在轮渡上和机帆船上搬迁村民的悲壮场景。人与长江的冤冤相报,缘于人与长江千年悲欢的争地史,人口的繁衍推动着对江河湖泊的蚕食扩张,其原罪是人啊。为了明天的生存不再有太多悲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判!我们站在历史高度上在寻访已逝的家园环顾小集成垸这样一个小点的同时,必须牢记历史!
安谧心灵的地方
农耕文化即是生态文化,它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思想,推崇平朴简约、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平垸行洪后的小集成垸应该就是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代表之一了。 沧海桑田,转眼10年已过去。小集成垸在渐渐褪去的白雾中越发凸现了她的风姿,像为我们揭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这里四面环水,一面与千年古镇洪山头隔江相望,三面与湖北省监利县共江毗邻,包括长江故道天然水域集雨面积共有34.6平方公里,年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4.5℃,年平均降雨1124mm,属典型的北亚 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1998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平垸行洪,成立华容县小集成洪泛区管理委员会,隶属县水利局。2003年9月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由县政府直接管理。现已被岳阳市委、市政府纳入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圈范围。 倘若你乘着小集成垸的工作船向北横跨长江,信步走在小集成垸林木掩荫的小路上,迎面拂来的是岁月的沧桑。那苍遒雄浑的意杨 林,那历尽百年风雨的石桥与碑刻断碣,那青苔丛生波澜不惊的古井,那散布于村落饱经岁月沧桑的断壁残垣......像一幅幅古色生香的文化长卷,向人们述说着小集成垸的兴衰与变故。这是历史给予小集成垸的馈赠,这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小集成垸。古风不移,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如故,不减柳雾苇海,小集成垸魅力不衰。 小集成垸 “天生丽质自难弃”,她占尽了水的优势,水上交通及为便利。这样既借得了水之灵气,又怀拥了一份“小岛国”得天独厚的神韵,是一处浑然天赐的仁者智者相乐安谧心灵的不舍胜地。 小集成垸的神韵在哪儿?在绚丽的生命色彩当中。这里是一块上帝遗落在人间的调色板,五光纷呈,十色俱现,丹青水墨晕染处,一派田园牧歌般的世外桃源呼之欲出,吸引着人们不由自主地投入她的怀胞。小集成垸的主色是生命之色——绿,小集成垸的绿,得益于雨的润泽,得益于遮天连云的意杨、芦苇。这里,林苇覆盖率在95%以上,空气清新如洗,四季色彩斑斓。踏上小集垸这块神奇的土地,那充满着张力的生命之绿会立刻让躁动的心绪慢慢静息下来。 早春三月的小集成垸绿肥红瘦。山翠岚欲淡,野碧风自清,这里虽然没有山,可那层层新绿铺满的原野,一丛丛不知名的野花如火地跳跃其间,足够你心旷神怡。最让人心际荡漾是长江河床上自然生长的油菜花,一片片、一层层,把美叠加得无以复制。简易的看山(看林苇)居民的土棚错落有致地或依坡、或傍水、或掩映在一片林苇地里。牧羊女的花衣和着放牛娃的笛声若隐若现在林苇丛间,一派恬静,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漫步小集成垸,令人疑入世外仙境,流连忘返。 秋天的小集成垸另是一番别致景象,天蓝蓝水蓝蓝,大地一片金黄。成熟待割的芦苇金浪翻滚,与长江故道碧绿的江水相映成辉。夕阳西下,渔歌互答,天空格外绚烂,把整个小集成垸涂抹得风姿绰约。 如此赏心悦目的色彩,如此动人的景致,神奇美丽小集成垸,不失为安谧心灵的胜地。
绘画生命色彩的地方
说小集成垸是一个绘画生命色彩的地方,一点也不假,这里有26名优秀的行政管理员,他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常驻在此无怨无悔。对小集成垸的管理他们采取了禁捕禁猎,严禁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禁止围禁造田,扒泄洪口,劝返移民等多种保护措施,并广泛宣传湿地保护意义,充分利用天然优势,加强了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使湿地物种资源得到了充分保护和修复,现已凸现生物物种多样性特征。 小集成垸地域宽广,生态环境优美,这里有可使用的土地面积约3.6万亩,其中芦苇1万亩,年产芦苇6000-8000吨。意杨2.6万亩,活木蓄计量达到24万立方。10.1万亩长江故道天然水域,水域内滩涂、草地众多,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这里鱼、虾、鸟类、药材等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栖息在这里的有陆生脊椎动物93种、鱼类51种、昆虫采集标本100种、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种、湿地植物246种。 由于小集成垸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丰富的湿地物种资源,2002年3月,华容县人民政府以建立湖南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名义,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了该项目的国家级立项,2007年10月被定为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现已纳入岳阳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库2008——2010年投资项目计划,目前正在实施恢复水生植被12000亩,造防浪林水生保持林10050亩,植草3000亩,设监测保护站2处的计划。由于国家对小集成垸规划的高度重视,以及辖区内管理者与山民的辛勤耕耘付出,小集成垸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站在小集成垸临江大堤上,遥想“湖南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的远景,眼前仿佛浮现那蔚蓝的天空下成群的麋鹿追逐,百鸟云集,那宽广辽阔的长江故道水域里鱼虾嬉戏,渔歌夕阳,好一派迤逦如画的自然美景…… 早就听说湿地、森林与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而且由于湿地有着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被人们美称为“地球之肾”。小集成垸的26名工作人员,他们堪称是长江之滨为地球编织绿色梦想,描绘大地生命的色彩的能工巧匠,他们的辛勤耕耘不就是一剂让地球兴奋激动的“肾上腺素”?! 小集成垸——一个感知历史沧桑的地方,一个安谧心灵的地方,一个绘画生命色彩的地方......